图书馆

来到创新港有快一年时间了,最近才爱上去图书馆学习的。图书馆跟工位比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好的地方,工位桌子还大,而且工位还提供纯净水,电脑甚至还有双屏,但为什么图书馆的吸引力这么大呢?想了想,有三个原因。第一个原因,可能是因为很喜欢图书馆里面这种陌生人社会的氛围。之前中特老师讲到,中国传统的村落社会一直是一种熟人社会,因为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认识,而现在逐渐转为了陌生人社会,一个小区里的人,甚至一栋楼上的人都可能互不认识。图书馆可能是这种陌生人社会气氛的最完美的体现,同学们之间的距离甚至不超过半米,翻书的声音彼此都能听到,但是却互相不认识。这种感觉很奇妙,虽然可能坐在你同桌的同学跟你学的根本不是一门学科,可能你在算积分的同时她在阅读小说,但是这种图书馆的气氛却将同学们联系起来,虽然当我们真正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也不可能去问同桌,但是这种气氛给我们一种心理暗示,周围的同学都很努力,我有不会的问题肯定可以解决。我很享受这种陌生的感觉。

除了桌子,我比较喜欢每次离开图书馆的感觉,这也是今天我写这篇日记的原因。每次离开图书馆就会回想起自己今天在图书馆的所学所得,今天是去图书馆复习随机过程的,吧泊松和马尔可夫的笔记做完了,同时听了一些张颢老师讲的课,能把泊松过程讲的这么丝滑的,可能没有第二个老师了吧。今天还去图书馆转了转人文社科区的书架,看了几片小小说,希望我能在毕业前吧图书馆每个书架摆的书的类型都记住,现在大概能记住优化书,积分书和语言类书的位置。每次去图书馆的体验都很足,离开的时候心里的满足感是无可替代的。

除此之外,可能是由于本科去图书馆的习惯吧,对图书馆的桌子情有独钟,发现各类学校的图书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桌子虽然不大,但是都有挂书包的地方和电源。本科经常去兴庆钱图的咖啡厅,同时3楼的“湖景座”也是我喜欢去的地方,桌子是各有特色。兴庆钱图咖啡厅的桌子大致分为三类,一类是吧台旁边的方桌,有电源,空间足,但是缺点是离点餐的吧台太近了,噪音大、第二类是南侧贴墙的小圆桌,也有电源,但是桌子空间稍微小一些,好处是噪声小、第三类就是中间没有电源的桌子,一般是去的晚了没别的座位了就会坐中间,方桌子,空间大,不用电脑的读书写作业简直完美。创新港图书馆的桌子目前我只体验了一种,就是中间大区域的四人桌,体验非常好,旁边设置两个插销,而且还有挂书包的地方,可以说条件已经是比兴庆咖啡厅的更好了。跟同桌之间的空间也是足够的,不至于像之兴庆忘了一个地方的桌子, 学习时候两个人胳膊碰胳膊,没点社交能力都不好意思自习了。

与其说对图书馆的桌子记忆犹新,不如说怀念自己在图书馆桌子上的那一段时光。看到北四楼的方形木桌,就会想起自己考研时候独自复习的那段时光;看到图书馆三楼的白色湖景桌,就会想起大二的下午上自习的时光;看到咖啡厅的小圆桌,就会想起大三和自己一起复习期末考试的同学。每天第一个披萨半价的活动在大三的时候就没有了,一起学习的同学们也各奔东西了,我也很少有机会去兴庆的咖啡厅了,只剩下图书馆还在那里,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留下回忆。

Donate
  • Copyright: Copyright is owned by the author. For commercial reprints,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for authorization. For non-commercial reprints,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.
  • Copyrights © 2015-2023 galaxy
  • Visitors: | Views: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